非遗传承

传统艺术 舌尖美食 非遗传承 民风民俗

福建建瓯:挑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时间:2024-09-10   访问量:26515

1.jpg

乡村振兴网福建讯(邱汝泉  摄影报道)9月6日,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表演挑幡(无人机照片)。

福建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把挑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从小培养孩子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挑幡,使得挑幡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传承人。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挑幡是闽北特有的民间绝活。相传,当年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归来的建瓯籍将士将带回的军旗捆在竹竿上尽情挥舞,以此纪念英烈,后逐渐演变成建瓯挑幡习俗,流传至今已有340余年历史,有“华夏绝艺”的美称。

建瓯挑幡不但有它的历史内涵,而且在幡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特的风格。所谓的“幡”,由一根10多米长、碗口粗、重10多公斤的大毛竹制成。幡杆、幡顶、幡幅、旗杆、幡箍、幡斗、幡旗七个部分组成了一根幡。人们根据挑幡的难易程度,定制长短不同的幡。1998年,建瓯制作的一根最重最长的幡,重达20.5公斤、长达10.2米。

建瓯挑幡具有文化娱乐与强身健体的双重功能,其多姿多彩的表演既展示力量,又体现技巧,表演时配以古典服饰和民间锣鼓音乐,豪放中不失典雅。

2.jpg

图二、9月6日,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表演挑幡(无人机照片)。

图三至图五、9月6日,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表演挑幡。

图六、图七、9月6日,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练习挑幡技艺。

(责编:张朋)

上一篇:福建武夷山:探索古法造纸,传承匠心技艺

下一篇:非遗氆氇在高原秀场焕发新活力